中國白酒行業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。隨著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陸續公布,市場赫然發現,這股「寒氣」遠比預期中更為嚴峻。中國酒業龍頭宜賓五糧液(核心產品就是大家熟知的「五糧液」)利潤出現驚人下滑,而以次高端產品為主的酒類企業更是出現大面積虧損,凸顯了中國白酒市場面臨的深刻困局。
文章目錄
龍頭重挫:五糧液營收、淨利雙雙腰斬
10月30日晚間,五糧液發布的《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》震驚了市場。報告顯示,今年第三季度,五糧液的業績出現斷崖式下滑:
- 營業收入: 81.74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同比暴跌 52.66%。
- 歸屬淨利潤: 20.19億元,同比驟降 65.62%。
若拉長至今年前三季度,五糧液的營收與淨利潤也分別同比下降10.26%和13.72%。
對於業績的急劇惡化,五糧液在財報中解釋為「白酒行業處於深度調整期,有效需求恢復不及預期」。
然而,券商分析早已嗅到危機。廣發證券此前的高降幅預測一語成讖。分析指出,五糧液業績崩塌有三大主因:
- 需求疲軟: 核心產品「普通五糧液」(普五)批發價持續回落,當時已跌至約820元/瓶,較年初下降100元。
- 策略失衡: 近年五糧液專注高端產品,與行業發力中低端產品的趨勢不符,為完成年度目標導致供需失衡。
- 主動去庫存: 面對市場逆風,公司不得不主動調整策略,加大投入以去化渠道庫存、穩定經銷商信心,進一步侵蝕了利潤。
行業雪崩:從利潤下滑到罕見虧損
五糧液的慘淡並非個案,而是整個行業的縮影。正如中國《達摩財經》所言:「雖然市場對於白酒行業業績進一步下滑早有預測,但酒業真實表現還是比預想的還要糟糕。」
隨著第三季報的公布,一片慘澹的業績浮出水面:
- 洋河股份: 營收同比下滑29.01%,更罕見地陷入虧損,當季虧損 3.69 億元,是指標性酒業中受創最重者之一。
- 伊力特: 淨利同比下滑 158.52%。
- 順鑫農業: 淨利潤同比下滑 136.75%。
- 金種子酒: 淨利下滑74.42%,虧損 1 億元。
此外,包括古井貢酒(-74.56%)、口子窖(-92.55%)、水井坊(-75.01%)、酒鬼酒(-70.93%)、老白乾酒(-68.78%)及捨得酒業(-63.18%)在內的眾多知名酒企,淨利潤下滑幅度均超過60%!
茅台神話不再:價格跌破心理關口
即便是行業的「定海神針」貴州茅台,也難掩頹勢。雖然茅台三季度未出現利潤下滑,但其業績增長率已不足 1%,幾乎陷入停滯。
更關鍵的信號來自市場價格。今年10月30日,25年飛天茅台原箱價格跌至1690元/瓶,繼9月跌破1800元的市場心理價位後,再度創下新低。這表明,即便是最強勢的品牌,其金融屬性和市場需求也正在鬆動。更何況,這可不只是2025年才有的表現,而是自後新冠疫情市場後,持續下滑的價格與低買氣表現。
深度分析:五大因素致市場萎靡
中國白酒市場從2016年的產量高峰,到2024年產量已縮水近70%。新浪財經《市場資訊》分析認為,五大因素共同造成了白酒市場的萎靡不振:
- 經濟制約消費力: 「消費降級」大環境下,經濟不穩定重創了企業經營。商務宴請規模縮小、婚宴減少,作為非必需品的白酒支出被大幅壓縮,銷量持續走低。
- 年輕群體不買帳: 90後、00後成為消費主力,但他們更偏愛啤酒、果酒。白酒口感辛辣、形象老氣,在年輕人的聚會中已成「另類」。
- 中老年消費力不從心: 核心消費群體步入中老年,高血壓、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使其對白酒敬而遠之。同時,退休導致職場應酬銳減,白酒的核心消費場景(商務)隨之消失。
- 飲酒風氣轉變: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,許多應酬場景已從「拚酒」轉變為「飲茶」。
- 多元化競爭: 低度酒、預調酒等新興酒類深受年輕人喜愛,嚴重擠壓了傳統白酒的市場空間。
總結而言,中國白酒行業正陷入一場深刻的「中年危機」:年輕人嫌棄,中老年人消費減少,且深受經濟波動影響。Q3財報的集體崩塌,只是這場結構性危機的集中爆發。
不過,有部分國內外媒體將中國白酒市場與國際烈酒市場整合後,悲觀的認為未來全球酒業將可能全面走入慘淡經營的路,我們倒不這麼認為。畢竟雖然都屬於烈酒,但是中國白酒與威士忌、白蘭地、琴酒、龍舌蘭或藍姆酒等烈酒,各自有其喜愛與擁護者,再加上每款酒類的銷售與經營策略不同、思維不同,願意投注的行銷費用與行銷模式也不盡相同,不應以偏概全下定論。
透過中國白酒市場的表現,倒是可以做為警剔和參考,如何避免走「老路」、跳脫困境、並且接觸更廣更全面的行銷模式,值得其他酒廠深思。
看了這篇的人也看了: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