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在關注日本酒的朋友們應該聽過「唎酒師」這個在日本專屬於清酒、燒酎侍酒師的職稱。「世界唎酒師大賽」這個由日本酒服務研究會・酒匠研究會聯合會(SSI)主辦的世界級競賽,匯集了日本、中國、台灣、港澳、美國等地區預賽中脫穎而出的競爭者,在東京這個最終舞台競爭世界冠軍。
很多人可能聽過「世界唎酒師大賽」,但實際上比內容是什麼?該怎麼由零開始學習日本酒、甚至擊敗各路好手拿到世界唎酒師大賽總冠軍?這次我們邀請到第六屆世界唎酒師大賽總冠軍Asa,介紹他入行契機、學習心得、以及如何準備比賽。
哈囉 Asa,幫我們介紹一下你自己吧
Hi,我是Asa,服務於臺北晶華酒店B2的「Golden 餐廳 & Afterglo餐酒館」,屬於當代風味的亞洲料理,餐點以單點形式提供。酒水內容非常多元,有香檳、紅白葡萄酒,日本酒,也有調酒跟烈酒。大家來到Golden 餐廳& Afterglo餐酒館可以輕鬆點、輕鬆吃,現場也有專業的侍酒師跟外場的服務團隊,可以滿足大家各式各樣的需求。
Asa是什麼契機選擇侍酒師的工作?
我原本是做花藝產業,在某一天覺得工作沒有辦法推進,當時又快要三十歲了,所以在想說還有什麼事情是我也很喜歡、又可以持續做下去的工作?那時回想起從學生時代,就一直在各式各樣的餐廳、咖啡館打工,很喜歡餐飲業那種團隊工作的感覺。
我覺得自己如果從內場開始太晚了,所以決定由外場開始,加上我喜歡跟人互動也喜歡喝酒,侍酒師可以同時服務顧客與學習酒水知識,還能與主廚討論餐酒搭配,是相當有挑戰又有變化。所以,我就以侍酒師爲目標進入餐飲業。
剛轉換到餐飲業這段時間中,你做了哪些的努力和訓練呢?
因為台灣沒有侍酒師的國家證照,所以和大多數品飲者一樣先上WSET的葡萄酒品飲課程。上課能系統性的認識酒,也能與酒類產業的人有更多資訊交流,心中對侍酒師這個工作的樣貌也越來越清楚。但那個時候我還不認識「日本酒」。
會認識日本酒是一場意外,在一次日本旅行途中,經過一間「青森地酒專賣店」,老闆發現我是外國人,即使他一句英文都不會,仍然相當熱心的用日文把每一支酒、跟哪道料理如何搭配講得超級詳細。當時我還聽不懂日文,但平常就在做侍酒服務,多少能知道老闆想表達什麼。那種熱情的推薦讓我非常感動。
回台灣之後,我馬上開始找日本酒唎酒師的課程來上。當時上班是在西式餐廳,所以上班時喝葡萄酒;但是下班後我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喝日本酒。
這樣說來,你開始學習日本酒、到拿到世界唎酒師大賽總冠軍,其實這段時間相當的短。你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大量累積知識與經驗的呢?
就是不斷地學習與吸收經驗。知識面的部分,台灣有很多前輩翻譯日文的訊息,或是遇到問題就去問酒商或是酒類的前輩,我覺得任何產業都是這樣,就是想作為這領域的專家,就是要每天獲得新的訊息。
可以幫我們介紹一下「世界唎酒師大賽」是怎樣性質的比賽?與其他侍酒師比賽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?
「世界唎酒師大賽」跟奧運一項是每四年舉辦一次的比賽,今年是第六屆,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,所以跟第五屆間隔的時間更久。因為日本酒、燒酎、泡盛是承載文化的飲品,會隨著時間推進而演化,每4~5年就會有一個蠻大的變化。
像現在日本本土喝日本酒的人正在減少,但是出口額和數量則有成長。表示世界上正學習到日本酒、燒酎、泡盛不只可以搭配日本料理,和葡萄酒一樣可以搭配各國佳餚。
第六屆比賽的重點,是要跟全部不懂或剛入門的人介紹、服務與推廣。最決賽地點刻意挑選在人來人往的交通站地下商店街,而且比賽全程直播,讓不只是日本酒的愛好者也能觀看並知道這個比賽。
蠻可以理解比賽選址的用意,我們去高級料亭要喝好喝、高價的日本酒,似乎是理所當然的。然而,這並無法觸及消費金字塔上更廣的族群。推廣日本酒和燒酎並不應該只有高端服務,而是應該更廣泛地去接觸、開發更多新的顧客。
而這個命題也是從初賽就開始環繞著,一直到最後的決賽,都一直回到命題的原點:如果這支酒是顧客人生的第一次選擇,你會怎麼去推薦與介紹?這是很好玩、也很重要的事情,只要唎酒師推薦得好,顧客就可能跟我一樣永遠愛上日本酒。
比賽當中有遇到什麼有趣的事情能與大家分享?
這次比賽最特別的地方,就是一定要準備一個「非母語」向其他人講解介紹。像台灣、日本、香港、中國的選手,都會選擇「英語」向觀眾們做介紹;而美國的選手,則是選擇「西班牙語」觀眾介紹。因為這次的比賽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瞭解日本酒,所以希望用更多的語言來介紹日本酒,所以為了這次比賽,我做了很多的英文練習。
我會特別去找一些歐美系去日本旅遊的YTer,專門去找他們去酒造參觀的影片,去學習他們如何介紹日本酒;或者去找使用英文講日本酒的podcast,用這些素材來練習,其中一位podcast的主持人剛好是美國選手的老師,我也有請這位選手回國後幫我跟他老師問好、也幫我謝謝他錄製的節目。
有沒有一定要推薦給台灣酒友嘗試的酒款呢?
如果是清酒的話,我真心推薦風之森系列。之前不論是推薦給喝葡萄酒、或是喝烈酒、或是沒什麼喝酒的人,他們都會很喜歡。它的酸度變化多元、口感豐富有層次、時常有氣泡觸感,是台灣大家相當喜歡、容易接受的的風味。
幾年前,為了準備酒匠考試,我變得越來越喜歡喝燒酎。如果是燒酎的話,我會首推芋燒酎。很多人會說台灣喝威士忌的人那麼多,應該要推麥燒酎才對;可是我覺得麥燒酎對常喝威士忌的人會覺得沒有衝擊感,反而是芋燒酎那種華麗多變的香氣,會讓人震撼,並且芋燒酎有非常多地瓜品種可以探討品味,也很切和喜歡研究葡萄酒、不同酒桶製成的台灣葡萄酒、威士忌愛好者。
可以麻煩Asa幫我們推薦一下Golden & Afterglo店內餐食與清酒搭配嗎?
第1個我要推薦的是麻婆豆腐薯條+日本酒 風之森alpha1
Chef Kin很擅長使用亞洲元素於西式料理,像是poutine薯條上面原來應該是意大利肉醬,但在台灣我們換成「麻婆豆腐」。像這種又油又辣的口味,搭葡萄酒是很挑戰的,然而因為日本酒豐富的鮮味、而且沒有單寧,反而容易搭配。搭配酒款是風之森alpha1是一支酸甜感明顯、鮮味飽滿,帶有微微氣泡感的日本酒。除了本身討喜之外,這種酸甜的酒感和扎實的酒體跟辛辣油香的元素很搭配。
再來我想推薦的是和牛綠咖哩&蔥油餅 +奥播磨超辛純米吟釀
綠咖哩就是很南洋的菜系,除了辛香料外,還有放入優格增加層次,手工蔥油餅裡面也是有放辛香料元素;奥播磨超辛這支屬於厚重的醇酒,與香料元素相合同時也利用「洗刷」的搭配手法,潔淨和牛帶來的油脂。
第3道我跟大家推薦的是魚子醬紅玉雞塊 +百光別誂
相當奢華的雞塊,上面堆疊滿滿 Ossetra 魚子醬再點綴金箔,法式酸奶油平衡油脂,10g 的鹹鮮魚子醬於唇齒間躍動;搭配了同樣為挑戰市場而生的SAKE HUNDERD「百光別誂」 FINE SAKE,讓氣質相合。細緻優雅的吟釀香、清脆的迷蜜桃、白色花朵、草莓、白瓜,平衡的甜味、旨味與酸味與魚子醬雞塊的風味融合在一起。
最後,對於有志參加4年後世界唎酒師大賽的朋友們,你有什麼建議嗎?
這邊我有兩個建議。
第一個是要觀察世界流行的趨勢。例如這幾年的新派清酒慢慢的向葡萄酒風味看齊,除了香氣口感走華麗、高酸度之外,酒精度也有由16%降至12%左右的趨勢,甚至還有10%以下的清酒。現在他們發現不只歐美市場不太喜歡喝16%以上的清酒,日本國內的年輕人也越喝越少,反而是低酒精度的清酒在餐桌上容易喝完。但這個是現在流行趨勢,不表示4年後也會這樣,但第一線的唎酒師就必須能觀察到這些市場趨勢,餐廳的選酒與搭配才能跟著調整。
第二個是未來燒酎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多,其實可以從這幾年唎酒師大賽的內容看的出來,之前是沒有納入燒酎的推廣,但清酒與燒酎同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後,燒酎就是相當重要的推廣項目。現在除了日本之外,美國紐約的酒吧也會提供燒酎調酒,而且燒酎是烈酒,開瓶後容易保存,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製蘇打水、綠茶、可樂、甚至冬天還可以加熱水,飲用範圍比清酒更廣、也更加活潑。既然燒酎是未來的推廣重點,當然是能越早認識越有優勢。
看了這篇的人也看了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