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幾年前美國掀起「Craft Everything」風潮,從啤酒到威士忌、琴酒、伏特加,尤其是小批量釀造、透明產地、手工製程、在地精神的酒款,紛紛在酒標掛上「工藝(Craft)」二字。
然而到了 2025 年,數據顯示這股浪潮開始退燒。根據美國工藝烈酒協會(The American Craft Spirits Association,ACSA)最新的《2025 Craft Spirits Data Project》報告中,美國工藝蒸餾廠數量從2024年的 3,069 間,驟降至僅剩 2,282 間,一年之內蒸發了25%。
文章目錄
什麼是工藝蒸餾廠呢?
所謂的美國工藝烈酒(U.S. Craft Spirits)是這樣定義的:
- 小量生產:蒸餾廠(Distilled Spirits Producer, DSP)自保稅倉移出的量不得超過 750,000 proof gallons(Proof Gallons是指換算為50%酒精度的烈酒,總量約 394,317 箱 )。
- 獨立自主性:蒸餾廠(DSP)的持股中,不得有超過 50%(直接或間接)由年總產量超過 750,000 proof gallons 的大型酒類生產商、或烈酒集團持有。
- 蒸餾廠/品牌具備高度透明性:能說明所用原料、蒸餾地點、裝瓶地點、熟成流程等。
- 遵守 ACSA 工會規範
簡單的說就是:量少、具有自主性、在ACSA規範下的蒸餾廠,都能被稱為是工藝蒸餾廠、或是工藝烈酒。
工藝蒸餾廠的寒冬
Craft Spirits Data Project是 ACSA 每年發布的產業現況調查,被視為美國工藝烈酒產業的指標報告。
在報告顯示,工藝烈酒美國銷售量高峰是在2022年的1,407萬箱(每箱為750mL x12,共9L),2023年銷售量下滑至1,356萬箱,2024年更是比前一年下滑6.1%來到1,274萬箱;外銷的部分更是由2023年的17.9萬箱下滑至2024年14.2萬箱,減少了20.7%。
令人警惕的是:這是工藝烈酒自 2016 年以來首次連續兩年下滑。難道是大家對於「Craft」已經不興趣了嗎?
誰受到的影響最大?
在報告中指出,大型工藝蒸餾廠(年出貨量>5萬箱)受到的影響最少,在銷售量下滑的情況下,依然能有平均每年17.9 萬箱的出貨量;中型蒸餾廠(年出貨量在5千~5萬箱之間)雖然出貨量穩定落在2萬箱,但蒸餾廠數量減少了31間;小型蒸餾廠(年出貨量低於5千箱)收到的影響最大,不僅平均出貨量由全盛期的663箱大幅滑落至531箱(-20%),蒸餾廠數量雖然變化不大,但這數字是「開得快、收得也快」的結果。
ACSA 執行長 Margie Lehrman 說這是她「第一次看到精釀退潮」,雖然許多小型酒廠在疫情後專注本地市場、或轉型觀光體驗,但也有不少在原料、稅金、流通成本的壓力下選擇停休。
在這樣低迷的環境下,美國工藝蒸餾廠數量從2024年8月的 3,069 間,驟降至僅剩 2,282 間(2025年8月),一年之內蒸發了25%。
為何工藝烈酒熱潮退燒
目前總結起來有幾個原因:
- 消費降級:通膨與生活成本上升,讓美國消費者轉向更平價的主流品牌,工藝烈酒「高價值感」不再理所當然。
- 同質化嚴重:市面上過多「小批量威士忌」、「工藝琴酒」,差異化不足讓消費者疲勞。
- 通路瓶頸:ACSA 多次強調「市場進入障礙」是工藝酒廠最大難題。大型分銷體系由巨頭壟斷,小品牌若沒有觀光收入或直營品飲室,往往無法跨州銷售。至於出口對於這些小廠更加困難,ACSA統計的工藝烈酒出口量僅佔總銷售額的0.1%。
工藝烈酒的未來
報告中的勾勒出 2029 年可能的三種情境
- 停滯維持現況:全年預估量為1,040 萬箱(成長率為-3.9%)。若不改革,整體市場將繼續萎縮。
- 緩步回升:全年預估量為1,360 萬箱(成長率為+1.4%)。市場小幅復甦的情況下,能有一半的成長動能。
- 完全恢復:全年預估量為1,440萬箱(成長率為+2.5%)。產業重拾以往活力,有機會重回榮景。
ASCA也提到,美國工藝蒸餾廠的目標是能向「美國精釀啤酒」看齊,達到市佔率13.3%的目標;不過精釀啤酒花了40年才到這樣成熟規模,2000年才開始的Craft Spirits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給台灣酒廠的啟示
ASCA這篇報告除了提出了目前美國工藝蒸餾廠遇到的困境之外,也分析了他們的銷售模式:工藝蒸餾廠有48.5%的產品是本地銷售,中型蒸餾廠(產量<5萬箱)在本地的銷售量更高達60.7%。大型蒸餾廠的產量必須透過全國通路銷售,但越來越多中小型蒸餾廠選擇深耕社群與體驗活動,像農場導覽、蒸餾課程、會員專屬酒,透過當地連結,強化產業與消費者間的關係;也因為這些努力,中型蒸餾廠在當地銷售量往往比大型蒸餾廠要好。
這也呼應了台灣許多小型的蒸餾廠現狀:沒有行銷預算與通路,雖然貢獻了豐富的創意,但也可能是最先被市場淘汰的一群。從美國的例子可以看到,前期忙著滿足投資報酬而生產,反而容易就失去靈魂而乏人問津。對於工藝蒸餾廠來說,怎樣說好故事、要比怎樣賣酒要來的重要。
資料來源:ACSA
看了這篇的人也看了: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