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調酒知識] 琴費士Gin Fizz- 調酒的永字八法

你有聽過要考驗一個調酒師的技術,就點「Gin Fizz」嗎?這杯調酒真的這麼可怕?

前陣子看到不少人分享自己在酒吧的「三件套」,也就是常點的三杯調酒,其中做為開場第一杯,「Gin Fizz」出現的頻率相當高。Gin Fizz這杯調酒的材料簡單,由琴酒、酸甜和氣泡組成,輕鬆易飲難怪會是大家的第一杯。

除此之外,Gin Fizz更是被視為考驗調酒師技術的一杯酒!這種說法來自於經典漫畫《王牌酒保》,因為Gin Fizz包含了所有調酒的基礎技術,就像是書法中的「永字八法」一樣。因此到一間新酒吧,就要點杯Gin Fizz試試。(其實是也沒那麼誇張啦……

所以說這杯看似簡單的調酒,又飽含哪些細節需要注意?Gin Fizz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?

Gin Fizz酒譜

Kashoku-Gin-Fizz
made by Kashoku
  • 琴酒 45ml
  • 檸檬汁 20ml
  • 糖漿 15ml
  • 蘇打水 60ml

將蘇打水以外的材料搖盪調製,倒入高球杯中補上蘇打水、稍加混和即可。可以使用檸檬皮做為裝飾。

其實Gin Fizz的酒譜就是參考,因為每個調酒師喜歡的比例大不相同。因為還會加入蘇打水,小編喜歡的比例會拉高一點糖漿,略少於檸檬汁(大概17、18ml)而已,大家可以嘗試後自行調製找到最喜愛的比例。

Gin Fizz為何是調酒永字八法?

王牌酒保 Gin Fizz

雖然這個說法漫畫多少有點誇大,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。「平衡」是調酒中最重要的一件事,Gin Fizz正好是基本的烈酒+酸甜,但又比Gimlet或Sour多了蘇打水,因此要如何喝起來有琴酒的風味,又不會過酸過甜,同時還不能被蘇打水過度稀釋同時保有氣泡口感,就很考驗調酒師了。

再來就是「技術」。Gin Fizz不僅有搖盪,還有如何處理蘇打水,像是倒入時是否避開冰塊?混和時是否過度讓氣泡逸散?再更細節一些,傳統日式調酒多會是現榨檸檬,那榨汁時是否有去芯?是否擠壓過度產生苦味?甚至還有冰塊*(請見下段)、裝飾的處理方式等等。

不過小編覺得這比較像傳統日式調酒下的吹毛求疵講究,Gin Fizz沒那麼可怕啦~也是不用特別覺得點這杯就是在挑戰調酒師之類的。

冰塊加不加?Gin Fizz和Tom Collins的差別

Gin-Mind-Gin-Fizz
made by Gin Mind

同樣都是琴酒+酸甜+氣泡,雖然現在Gin Fizz比較知名,但不少人也會想到另外一杯經典Tom Collins,兩者到底差在哪呢?

小編之前就有寫過Gin Fizz V.S. Tom Collins!兩者差別在哪?,介紹了兩款調酒的詳細差異,像是在琴酒種類、冰塊、容量等部分,兩款調酒都有不同之處。其中和大家印象中最不一樣的是,Gin Fizz其實不加冰塊

這也是為何上面冰塊的部分會打個星號,因為原始的Gin Fizz其實容量較小,也不會加入冰塊。不過現今不少Gin Fizz都會加入冰塊,目的是能延長冰鎮,也算是演化的過程吧。

Gin Fizz的各種版本

inBush-Ramos-Gin-Fizz-1
made by inBush

Gin Fizz的出處已不可考,至少早在19世紀中期Jerry “The Professor” Thomas的調酒書籍中就有記載。而Gin Fizz的架構簡單、歷史悠久,也產生了許多改編版本。

  • Silver Fizz:加入蛋白。
  • Golden Fizz:加入蛋黃。
  • Royal Fizz:加入全蛋。
  • Diamond Fizz:改用不甜氣泡酒。
  • Ramos Gin Fizz:你懂得。
  • Sloe Gin Fizz:改用Sloe Gin。
  • Kaikan Fizz:出自日本,加入牛奶。

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更冷門少見的Gin Fizz改編,大家也可以嘗試看看。


資料來源:Difford’s Guide

看了這篇的人也看了:

[調酒知識] Gin Fizz V.S. Tom Collins!兩者差別在哪?

[調酒知識] 會館費士Kaikan Fizz- 可以早上喝的清爽Ramos?

[調酒知識] Ramos Gin Fizz- 調酒師的夢靨


訂閱一飲樂酒誌電子報
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