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只剩一個月便即將迎來尾聲,根據國外不少酒類媒體及大數據公司,習慣在每年年底公布的統計數據回顧顯示,今年全球酒業似乎正迎來一場深層的結構性變革。
過去,儘管各大酒類集團與少數專家堅稱,銷售疲軟只是暫時的「週期性」現象,或是回歸正常的盤整效應,然而如今,從注重健康的 Z 世代崛起,到即飲市場的普及,一系列因素正共同衝擊著這個存在了數千年的行業。
根據彭博社(Bloomberg)最近發表的調查新聞顯示,全球飲酒習慣的轉變已使主要酒類公司的市值自 2021 年 6 月的高峰以來,4年累計蒸發了超過 8,300 億美元!情況真的有這麼嚴重嗎?
文章目錄
數據會說話:銷量與市值的雙重打擊
彭博社追蹤約 50 家上市飲料公司的指數,目前已比 2021 年的高峰下跌了 46%。這不僅僅是投資者的恐慌,實際銷售數據也印證了這股寒意。
另外,根據酒類市場權威研究機構 IWSR(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所)發布的 2025 年上半年數據顯示,全球酒精飲料(TBA)的總銷量下降了 1%。這一下滑主要受到三大市場影響:美國(銷量下降 4%)、中國(銷量下降 2%)以及德國(銷量下降5%)。
更具體以類別來區分,2025 年的數據(綜合 NIQ 與 IWSR)顯示:
- 葡萄酒: 跌幅最重,銷量下滑約 4% 至 5.3%。
- 烈酒: 總銷量下滑約 2.3%,若計入中國白酒等各國本土烈酒,則下滑 3%。
- 啤酒: 銷量下滑約 1% 至 2.9%。
出口數據也同步示警,例如蘇格蘭威士忌協會(SWA)公布的 2024 年出口數據顯示,其全球出口額較 2023年 下降了 3.7%。
國外媒體採訪摩根史丹利分析師莎拉·西蒙(Sarah Simon)時直言:「目前存在結構性變化,因為人們的飲酒量正在減少。」
結構性轉變:Z世代、健康潮與新替代品
這場風暴的核心,是消費者行為的根本轉變,這已經不是高利率或關稅等短期因素,或是什麼暫時性的回歸市場機制所能解釋了。其中最重要的關鍵,包括有:
- 健康意識抬頭: 世界衛生組織(WHO)等機構的健康警告正發揮作用。根據美國蓋洛普(Gallup)8 月的一項調查顯示,美國的酒精消費量已降至 1939 年有紀錄以來的最低點。
- Z 世代「不喝了」: 酒精對千禧世代和 Z 世代正失去吸引力。越來越多的名人(如蜘蛛人湯姆·霍蘭德)不但公開表示自己戒酒,還推動了無酒精潮流,更自創品牌推出無酒精啤酒!先前里斯顧問公司的調查更顯示,有高達70% 的中國年輕人認為白酒不健康。
- 新的「敵人」: 雖然尚未有進一步的研究證實,但據國外新聞報導,近年新推出的 GLP-1 減肥針劑(如 Ozempic,簡稱「瘦瘦針」)的普及,被發現會大幅降低對酒精的渴望;同時,大麻等替代品的興起也在瓜分市場。
國外媒體引述巴克萊銀行分析師勞倫斯·懷亞特(Laurence Wyatt)表示:「我們看到酒精消費受到的影響是金融危機的四倍。市場認為已經發生了一些結構性變化,我們不會再回到過去的增長速度了。」
重災區(一):美國龍舌蘭熱潮消退
在美國市場,即便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龍舌蘭酒也出現了「高級疲勞」。
酒業巨頭帝亞吉歐(Diageo)上週承認,其高端龍舌蘭酒(如Don Julio和Casamigos)的增長正在迅速放緩,消費者開始「降級消費」,轉而購買更小包裝或更便宜的品牌。再加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官司新聞,消費者可能寧願選擇價格平易近人、又沒有太高期待的品項,也不願意花大錢卻不知道自己究竟買了什麼的高端產品吧。
重災區(二):中國「白酒革命」
一如我們先前的報導,在中國,高酒精度的白酒市場同樣受到打擊。除了官方場合禁酒令外,經濟放緩和房市危機也抑制了高端消費。
中國酒業協會 2023 年的報告指出,超過 90% 的中國消費者傾向於購買價格低於 500 元人民幣的白酒,這也迫使廠商迅速改變策略。中國白酒龍頭貴州茅台的銷售速度已降至十年來的最低水平;競爭對手五糧液則推出了酒精度僅 29% 的「29° Crush On」(其招牌烈酒為 52%),以迎合年輕市場。其他酒廠也紛紛推出 30% 以下的低酒精產品,甚至開始販售水果酒和氣泡酒。
只不過,在積極應變的同時,年輕市場對於喜好的區分很明顯,他們不會因為喝了五糧液的低酒精產品就成了固定買家,更不會因此升級去買五糧液,所以對於高端的白酒市場來說並不具有影響力。
產業的回應:轉型或淘汰
面對銷售下滑,全球酒業正經歷一場劇烈的管理層動盪,帝亞吉歐、人頭馬君度、金巴利、三得利等公司,也都在今年任命了新的執行長。
更重要的是,行業正被迫轉向「NOLO」(無酒精和低酒精)產品。IWSR 數據顯示,2024 年全球無酒精飲品銷量大幅增長了 9%,其中無酒精啤酒在美國的銷量飆升 23%。
2020-2024年 主要酒類別銷售趨勢比較表
下表我們簡單整合了 IWSR 的全球趨勢(百分比變化),和 SWA 的蘇格蘭威士忌出口值(絕對金額),以呈現 2020 年至 2024 年的變化。
| 類別 | 2020年 (與2019比) | 2023年 (與2022比) | 2024年 (與2023比) | 2025年 (最新預測) |
| 全球總銷量 (Volume) | -6.2% (IWSR) | -1.0% (IWSR) | -1.0% (IWSR) | -0.5% (IWSR下修) |
| 威士忌 / 烈酒 | -10.7% (全球威士忌, IWSR) / SWA下滑 | £56億 (SWA, -9.5%) / 0% (全球烈酒, IWSR) | £54億 (SWA, -3.7%) / < -1% (全球烈酒, IWSR) | -1.3% (全球烈酒, IWSR) |
| 葡萄酒 (Wine) | (下滑) | -4.0% (IWSR) | -4.0% (IWSR) | -2.4% (IWSR) |
| 啤酒 (Beer) | -7.1% (IWSR) | -1.0% (IWSR) | (下滑) | -0.2% (IWSR) |
| 即飲 (RTD) | +26.4% (IWSR) | (增長) | (增長) | +1.3% (IWSR, 唯一增長) |
表格關鍵解讀:
-
即飲 (RTD) – 唯一亮點: RTD 是 2025 年唯一預計增長的類別,預計增長 +1.3%。報導也補充,在 2025 年上半年,RTD 在 20 個主要市場中已增長了 3%。
-
啤酒 – 量穩價跌: 啤酒在 2025 年銷量預測 (-0.2%) 看似穩定,但 IWSR 明確指出,正是啤酒「意外的價格下跌」拖累了全球總銷售額的預期 (年減 -0.7%)。
-
烈酒 – 轉入衰退: 繼 2023-2024 年的平淡表現後,2025 年全球烈酒預計將再面臨 -1.3% 的明顯衰退。這證實了市場繼續下行的壓力。 (儘管報導提到,愛爾蘭和印度威士忌在 2025 上半年仍推動了烈酒 +1% 的增長,但無助於年度整體烈酒市場的提升。)
-
葡萄酒 – 衰退持續: 葡萄酒 2025 年預計將再次下降 -2.4%。雖然降幅小於 2023-2024 年的 -4.0%,但仍未擺脫結構性衰退的困境。
未來逐漸走穩還是持續下滑?
總體而言,從最新的預測顯示,2025 年全球酒類市場的狀況會比大家想像的還要差。IWSR 再次下修了全球的銷量和銷售額預期,簡單來說,就是大家買得更少,花的錢也更少了。在所有酒類中,只有 RTD(就是即開即飲的罐裝酒)是唯一還在成長的,預計會增長 1.3%。
之所以情況會變差,主要是被兩個大市場扯後腿:美國和中國。在美國,因為物價太高,大家寧願待在家裡省錢,不怎麼出門喝酒了;而在中國,則是受到經濟放緩和政府政策的影響。這兩個國家的人尤其不愛喝啤酒了,導致啤酒價格大跌,也拖累了全球的整體表現。
之前看起來還稍微撐得住的烈酒(像是威士忌),現在也撐不住了。最新預測是烈酒銷量也會明顯下滑 1.3%,不像以前那麼有韌性了。至於葡萄酒,情況更慘,根本沒有好轉的跡象,預計 2025 年銷量會再掉 2.4%,這已經是連續好幾年都在衰退了,看來是個長期的大問題。
展望未來,IWSR 與其他調查單位認為 2026 年也不會有什麼起色,整個市場大概就是「停滯不前」,不管是銷量還是銷售額都一樣。
所以,看來這波酒業的低潮還會持續好一陣子?其實也很難有切確的結論,光是這個月一飲樂酒誌努力搜集相關統計資料,不少單位與報導的看好與看壞預測皆有,若單純以數據來看,飲酒習慣、消費市場與年齡層的改變,的確是酒類業者需要極度重視的應對課題,這其實也與近年來智慧型手機面對的問題雷同,如何在世代交替與喜好改變時,依然能創造出吸引力、話題性、共鳴度,同時讓品牌成為焦點,或許是屹立不搖的精髓。
資料來源:The Drinks Business、The Spirits Business
看了這篇的人也看了: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