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喜歡喝啤酒,一定聽過有人說「生啤酒就是比較好喝」,也有許多店主打「新鮮現拉生啤」。但究竟什麼是生啤酒?它又真的比較好喝嗎?
文章目錄
生啤酒是什麼?
生啤酒這個名字容易讓人誤會,好像有「生」的就會跟「熟」啤酒是不同類型一樣。但生啤酒與普通啤酒的差別,其實只是製程上有沒有經過「巴氏殺菌」這個步驟而已。
雖然說啤酒發酵完成後幾乎就可以喝了,但若要有穩定的品質能夠經過運輸、儲存、販售,就必須經過「過濾」與「殺菌」。過濾能夠將啤酒中一些雜質去除,因為這些雜質中可能會造成啤酒的變質。殺菌也是為了避免腐敗變質,會在裝瓶前後啤酒進行加入處理,避免微生物造成啤酒變質。
最傳統的殺菌方式是1864年由巴斯德發明的巴氏殺菌,也就是加熱至 60 度維持15~30分鐘左右,較傳統的隧道式殺菌法就是使用巴氏殺菌的原理;而大廠常使用的高溫短時間殺菌(HTST)或是超高溫瞬間殺菌(UHT)則是以增加溫度、縮短殺菌時間符合生產效率。但不管是哪種殺菌方式,都會因高溫的關係使啤酒喪失部分風味。
例如大家最熟悉的台灣啤酒,在官網上就有畫出 18 天生啤酒與一般啤酒的製程差異。可以看到 18 生一樣有過濾,但未經過巴氏殺菌。(但 18 生就是未殺菌的金牌或經典嗎?倒也未必,因為在原料配方上可能略有不同。)
生啤酒的小迷思
關於生啤酒最常聽到的就是生啤酒比較好喝,但真的是這樣嗎?生啤酒比較好喝的論點,通常是說因為沒有經過殺菌,會保留比較多的風味。實際上風味的確會有不同,但幾乎只有少數專家喝得出來,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差異無乎其微。
有些人可能會說:「可是 18 生差異很明顯,就是比金牌好喝啊?」18 生比較好喝的原因,新鮮度的影響可能還比殺菌還大;小編就曾經喝過放在餐廳火爐旁邊的18生,那個味道實在是不敢恭維。啤酒裝瓶後,風味絕對隨著時間改變,最明顯的就是酒花香氣可能會從原先的青草、柑橘、松針香氣,經過氧化後呈現鐵鏽、雞蛋的氣味。
順帶一提,比起殺菌,過濾的影響可能還更大。現在的技術可以讓啤酒只經過過濾就不易腐敗,但這同時也是一把雙面刃,因為也可能過度過濾掉風味。
生啤酒的另一個迷思是現拉啤酒都是生啤酒。這種現拉的是直接裝在桶子裡,再用機器取出桶裝啤酒。的確桶裝啤酒「幾乎」都是生啤酒,但大型酒廠可以先經過HTST或是UHT殺菌後,再裝入啤酒桶,所以桶裝啤酒不完全是生啤酒。
結論
很多人都認為桶裝啤酒 = 生啤酒 = 比較好喝,但這三件事其實不一定完全相關。像是桶裝啤酒剛開桶時很新鮮,可能就會給人比較好喝的感覺;但相對如果已經開桶很久都賣不完,或者管線沒有每天、或是定期清理,那啤酒品質肯定會比瓶裝或罐裝還要糟。
看了這篇的人也看了:
[酒類知識] 二氧化碳之於生活的重要性——啤酒、麵包都需要它
資料來源:《世界啤酒品飲大權》、《啤酒品飲聖經》